| | | | | |  |
地方行銷 |
 |
| | |
|
2009鯖魚祭文化踩街活動10/3舉行 |
南方澳舉辦鯖魚祭文化踩街活動,內容展現多元豐富的討海文化,您可見到旗魚陣.鯖魚舞.油桶鼓.大漁旗,還有超大型的大鯖魚燈籠模型!最難得的畫面是11/22晚上超大型鯖魚燈籠燒畫面(仿燒王船方式) |
|
|
「南方澳鯖魚祭」的構想,同樣來自「感恩」。廖大慶說,民國八十六年宜蘭縣政府希望發展一鄉一特色活動,他提出舉辦「南方澳鯖魚節」的構想,獲得當時的宜蘭縣長游錫?及蘇澳鎮長林棋山認同,動員地方付諸實行,就這樣「南方澳鯖魚節」成了蘇澳鎮的指標性活動,而且連續舉辦好幾年。後來則是因為主政者換人,這項活動也隨之停辦。對此,廖大慶感慨的表示,台灣就是過度受到政治力的影響,才使得由政府部門主導的文化活動缺乏延續性。
幾年前,「南方澳鯖魚節」再度復辦。但活動的重點卻只是園遊會式的擺擺攤,而這些攤位竟然百分之九十九與「鯖魚」無關,這也讓廖大慶感受到「活動缺乏文化內涵」。於是,他又提出「鯖魚祭」的構想。廖大慶表示,這個構想來自於以前屠宰場前的「獸魂碑」。廖大慶指出,「獸魂碑」是感念牲畜獻出生命供人類食用,而人類在感恩之餘,希望這些牲畜的靈魂得以解脫。因此,固定時間都會進行超渡及祭拜。「南方澳鯖魚祭」主要內容是扛著鯖魚造型的芻像進行踩街,最後到海邊火化鯖魚芻像,火化現場還有道士誦經,廖大慶為此還特別寫了祝禱文表達對鯖魚的感念以及對當政者的期許。
廖大慶說,這項活動原本是「南方澳鯖魚節」的一環,但去年開始已經脫鉤。
廖大慶以「感恩」致力文物保存及行朔地方文化活動,一路走來,他認為「文化就像參禪」,因為「文化」就在你我身邊;而「參禪」就在生活當中,所以很多東西是不需要刻意追求的。(摘自:宜蘭在地生活電子報)
|
南方澳太平洋竹筏釣魚懷舊之旅 |
2009/08/12(三)南方澳的坐竹茷釣魚已失傳20年,為此南方澳文史工作者請出年長漁夫重溫當天釣魚現況,凌晨三點出港到當時的漁場做實際釣魚.由一群文史者將此總盛況記錄起來!難得的畫面重新展示在台灣. |
|
|
| |
| | |
| | | | |
|
 |
鋼鐵文物館 |
 |
|
|
三剛老相片 |
 |
|
三剛漁具 |
 |
|
三剛機械 |
|
 |
古董藝術 |
 |
一般古物 |
|